访谈嘉宾: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专家、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卢娟
访谈主持:杨娟
经2025年1月10日召开的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第十次会员大会审议通过,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建立了以学会理事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忠强为执行长,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闵照源为高级战略顾问的协同领导工作机制。
2025年3月27日,在重庆汽车行业第36届年会上,举行了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品牌发布暨智库专家聘任仪式,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戈帆,学会理事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忠强亲自为首批专家颁发了聘书。
下一步,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建设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和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的协同创新资源优势,助力提升科技工作者技术转移转化的意识和能力,以创新为引擎,以项目为抓手,赋能产业发展。
今天,有幸邀请到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首批专家、中机中联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卢娟作专题访谈,围绕“可以承接哪些项目?”“对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如何为产业发展赋能?”“对未来的构想”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杨娟:卢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本次访谈。从重庆汽车行业第36届年会上公布的名单可以得知,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的首批专家均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专业实力绝对过硬,未来也将是各个项目的领头人或得力干将。我们都知道,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的工作目标是为产业发展赋能。这个目标,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来实现的。那么,您认为,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与中机中联合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企业提供哪些服务,或者说可以承接什么类型的项目?可以结合中机中联的具体案例,来展开聊一聊吗?
卢娟: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有长安、赛力斯等企业,还有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支持,是名副其实的“汽车重镇”。中机中联作为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这次参展中唯一的一家设计院,主要为工程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含前期策划、咨询、设计、建设、运维)等一体化的服务。例如2024年我们在13个月内完成了赛力斯工厂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的建设总包项目,速度与质量及建成后的效益均创造了行业内的奇迹,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此外我们在国内与多个龙头企业客户有超20年的合作经验,助力打造了5个世界级的灯塔工厂。
未来我们将发挥深耕工程建设60余年的经验,在项目咨询、园区规划、项目设计、工艺设计及仿真、项目总承包、设备总承包、项目运维等方面提供一揽子集成服务方案。
中机中联深耕工业领域,一直致力于为汽车行业及全球制造业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企业从2010年开始数字化工厂设计探索和实践,通过BIM、fexsim、Inventer等建模及仿真软件,完成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工艺物流及生产仿真,依据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层级进行系统性设计,是一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型服务商。
杨娟:从您的专业角度出发,您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
卢娟:中国近年来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世界瞩目,但也内卷严重,负重前行。中国汽车产业要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未来需要加强的有:
1)首先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热点,但关键零部件如芯片可能依赖进口,需要自主可控。
2)然后是供应链韧性,疫情和贸易摩擦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如何提升本地化配套和多元化布局,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接下来是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情况很多企业可能还在初级阶段,需要推动数字化升级。
4)国际化方面,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品牌认知度和本地化生产的问题,比如应对贸易壁垒和法规差异等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还有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也很重要,充电桩、换电站、氢燃料站的建设、V2X通信设施和5G覆盖情况等未来将是能否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6)跨产业协同方面,汽车与能源、交通、ICT的融合,比如车能路云一体化,需要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
7)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可能存在滞后,特别是智能驾驶的法律责任和数据安全法规。
8)人才方面,高技能人才和跨学科团队的缺口,如何培养和引进?
9)可持续发展方面,碳足迹管理和绿色供应链,还有电池回收的问题等等。
10)区域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的协同效应。
11)最后,产业风险防控,比如产能过剩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失误,如何建立预警机制等等。
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壮大。
杨娟:在上列提到的需要加强的方面,您觉得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有哪些发挥的空间?可以干些什么具体的工作,为产业发展添助力?
卢娟:作为立足重庆、辐射西部的汽车智库,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可充分发挥本地产业基础优势,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推动AI质检、数字孪生工厂、柔性化产线在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普及,学会可编制《汽车产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标准》。
2)构建资源平台:建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云平台,集成技术交易、专利共享、检测认证等功能。同时可共建汽车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金融等生态服务。
3)创新合作机制:设立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基金,采用“揭榜挂帅”模式攻克关键技术。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比如跨行业协同、产学研合作等。
4)政策与标准引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网络安全、数据跨境流动等法规修订,试点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判定规则。此外还可以做标准输出: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将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如换电、快充)推广为区域性国际标准。
5)海外市场开拓支持:编制《重点国家汽车市场准入手册》,涵盖当地法规、认证流程、文化禁忌(如中东市场宗教敏感点)等。
6)人才与组织变革:跨学科人才培养:联合高校、车企、软件公司及新兴科技公司等组织人才需求双聘计划,协助培育复合型人才团队。
通过以上举措的系统推进,可有效提升重庆汽车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势,为产业发展助力。
杨娟:对于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或者说,您有哪些构想,希望通过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来实现?
卢娟:智库里有很多汽车领域的专家,在对核心技术、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全球化战略、基础设施、政策标准、人才等方面等一定都有专业化的建议,我们作为在渝央企,从设计院的角度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推动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各种测试基地、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我们作为一家具有综合甲级资质的设计院,能够在工业、建筑、市政等多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2)激活传统制造基因,推动数智跃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重庆的产业可能有较多的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大,智库需要帮助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中机中联做为专业的智能制造方案集成供应商,可助力数智转型工作。
3)协助打造绿色制造先峰城市(如零碳产为园、电池回收循环处理经济等)。
4)走向海外,输出标准,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化标准制定):近年来我们同企业一道工业出海,在项目建设的角度可以助力企业进行海外拓展。
5)创新资源整合,争取跨行业的协同、产学研合作等:我们除了在汽车领域,同时也在工程机械、家电、物流等多个领域有丰富的业绩,同时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协助智库进行资源的整合,跨行业的合同等。
综上,希望通过大家一起的努力,助力重庆从“汽车重镇”升级为“世界级汽车产业创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