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蓝新能源携手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取消传统隔膜,采用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实现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隔膜功能替代,离子电导率大于1.5mS/cm,并可卷绕。
根据规划,无隔膜半固态动力电池今年将实现方形铝亮电池样件生产,明年批量生产样包开发,2026年小批量生产持续验证,2027 批量生产、示范应用,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太蓝新能源同时发布无隔膜半固态25Ah锂离子电池,具备3C快充、4C放电能力,循环寿命表现良好。
太蓝新能源CEO李彦表示,太蓝新能源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投资建设的二期工厂将于今年年内落成,加上已于2022年投产的一期工厂,总产能达到2.2GWh。此外,太蓝新能源还在安徽淮南规划了产能布局,未来总产能可达12.2GWh。
此前,长安汽车入股太蓝新能源,共同探索固态电池技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
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在极片表面导入高致密度、低孔隙率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层,以电解质层来替代原有隔膜功能。太蓝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既具备高锂离子传导能力,高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通过>500°C的火烧测试。
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可有效抑制高温、机械力,以及过充等诱发的电池热失控。
去掉隔膜只是开始,太蓝新能源还提出了“4-3-2-1”路线。在传统液态锂电池四大主材的基础上,太蓝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实现半固态锂电池的量产;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减掉负极,从而实现全固态化本征安全的新—代锂电池。
会上,太蓝新能源、长安汽车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真锂研究共同发布了行业首部《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综述了固态电池发展历程、技术流派,以及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