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各方智慧 共建产业生态丨2024重庆市科协年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产学研”交流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28 14:48    作者:管理员

10月25日,2024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年会在重庆渝北举办。作为年会重磅活动之一,由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和渝北区经信委牵头,联合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共同举办的“新汽车、新生态、新技术”前沿学术活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产学研”交流沙龙25日下午在渝北仙桃数据谷假日酒店举行。沙龙以“凝聚各方智慧,共建产业生态”为主题,多位专家与业内企业代表带来专业视角,围绕政策解读、技术趋势、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乘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势,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进一步赋能重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沙龙由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闵照源主持,以重庆市渝北区经信委副主任赵青介绍渝北区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和重点招商合作方向开场。

赵青副主任介绍,渝北区是重庆市工业规模最大的区,从2004年以来,渝北连续19年工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市区县第一位。渝北区的发展定位是成为重庆全市的“高水平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渝北区现有各类经营主体超20万户,今年,全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4000亿元。渝北区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6家,配套零部件企业约200家,去年共生产汽车66万辆,今年前3季度共生产汽车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4.7万辆,是全市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体量全市第一。下一步,渝北区对标对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结合渝北现有产业基础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任务,其中,“2”就是两个30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目前这两个产业在渝北全区产业规模中占比超过80%。赵青也表示,渝北经过多年发展,汽车产业在“量”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在“质”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的布局上,渝北区的电子类零部件发展还比较滞后,比如:动力电池、电驱、电制动、电转向、雷达、高精地图等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关键零部件还比较短缺。另外,诸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类,也是渝北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针对赵青主任的介绍,参会的专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渝北区及重庆市如何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务实合作,推动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共建产业新生态等方面的话题,逐一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战略总部公共事务项目总监唐小丽表示,赛力斯通过与华为合作,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迅速脱颖而出。华为不仅为赛力斯提供了研发和智能技术支持,还在销售渠道上给予了强大的资源扶持。赛力斯的成功说明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合作共赢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赛力斯通过与华为和宁德时代的紧密合作,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大大提高了其品牌的市场号召力。重庆的车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供应链资源,远比单打独斗更为重要。

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院长何山认为,当前市场对商用车的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重庆在线控底盘、感知决策等关键技术方面的布局还比较少,希望重庆聚焦在环境感知、电控、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产业引育上发力。另外,氢燃料电池作为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重庆也应该在氢能产业链上加大投入。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鞠晴江建议,成渝地区在汽车产业上的合作应进一步提升,成都在软件信息产业上发展较好,重庆的汽车产业优势明显,两地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重庆的汽车产业与成都的软件信息产业更好结合,协同发展,合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贺岩松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的高校应该加强与本地龙头车企长安、赛力斯合作,培养满足车企智能化和新能源化需求的人才;在科技合作方面,车企和高校要坚持做自主品牌的创新;在转型升级方面,重庆还有很多传统的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应该带领他们一起转型。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汤爱华也强调,当前高校车辆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要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向。另外,重庆也要加强与成都、宜宾等地区的交流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携手打造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副秘书长郑琳表示,成都在传统燃油车和软件信息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而重庆近几年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上的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渝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成都汽车产业联盟作为第三方机构,愿意在推进企业与高校的联动上发挥更大作用。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科技总监刘洋认为,当前汽车产业“政产学研”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相互协同的效能有待提高。重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以企业需求为主,政府提供相应政策保障。

路特斯工程品牌策略高级顾问杨麟补充认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应该是政府作为引领者,产业界推动落地,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提供创新。

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委主任委员、总工程师王钦凤谈到,学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服务企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助力政策落实等方面可以为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们又围绕渝车出海、海外售后人才培养、国内外碳排放政策以及成渝合作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主持人闵照源作全场总结,感谢各位的精彩建言,概括起来,主要聚焦在补链延链、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校企联动、成渝协作以及渝车出海等几个方面。他认为,这些“金点子”将为重庆市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政产学研”务实合作提供有力参考,相信在各位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重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