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的“插电混动”市场

发布时间:2023-06-25 14:13    作者:雍君

今年以来市场低迷,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很火,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更是异军突起,呈现爆发式增长。抢抓混动市场新增量,车企该如何乘风而上?

1 成为新的增量

近年来,电动车正一点一点撼动着燃油车的主导地位,这几乎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而在二者之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地位曾经相当尴尬,一直被认为是时代切换下昙花一现的过渡品。有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间,插混车型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可谓是连年下跌,到了2017年时仅为19%。在2018年虽有短暂回升,却仅为25%左右,远远赶不上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但是在近年来,插电式混动车型却出现了大幅增长。2022年是中国市场插电混动车爆发增长的元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136.8%。同期,纯电动汽车虽然有536.5万辆的销量,但增速仅为81.6%,也就是说,插混车型的增速,几乎达到了纯电动汽车增速的两倍。另外,非限购城市表现抢眼,插电混动销量增幅达到171.1%,市场占比则从63.7%提升至72.9%,混动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增量。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达到77.8万辆,同比增长97.2%,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再反观纯电动汽车,虽然在销量上远超插混车型,但同比增速却仅为插混车型的四分之一。从这一销量结构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型一家独大的情形正在发生改变。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插混车型和纯电动车型早晚会达到同一个水平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自主品牌在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中所占份额,其在插混车市场中已占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份零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插混的零售份额在新能源市场已接近30%,而纯电动车的份额已经从2021年71%压缩到今年一季度的53%。不言而喻,插电混动正在成为新能源市场新的增长极,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更喜爱的新能源车类别。

为什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异军突起?对比纯电动汽车,又有哪些优势呢?一是售价更低。插混汽车由于采用了更成熟的发动机系统,再辅以较少容量的电池,在成本上相比有明显优势,这也使得同级别的插混汽车售价要比纯电动汽车低4-5万元。二是无续航焦虑。由于纯电动汽车完全依赖电池驱动,在充电基础设施没有完备的当下,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不可避免。但插混汽车不存在这个问题,驾驶过程中可加油可充电,续航里程还很长。三是对电池要求更低。在低温天气,电池掉电严重,插混汽车可以从容应对。由此可见,在当前电池价格居高不下,充电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的条件下,插混汽车对比纯电动汽车有着更好的适用性。

2 十年“窗口”可期

有观点认为插混汽车是纯电动无法大面积普及背景下的过渡产品,那么这个过渡的时间跨度会是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5-10年内,插电混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有望从去年22%的市占率提升到30%-40%。欧阳明高认为,10万-20万元的家用车主流车型中,插电混动车占比会比较高;其次30万-40万大型SUV因能耗高,增程式电动和插电混动也会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由此可见,在最近十年,随着插混新车型的大量上市和市场营销曝光量的增加,插混车型的热度还将持续下去。

所以,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题之一,就是插电混动市场从解决牌照与限购问题的1.0时代,全面进入提升主流消费者用车体验的2.0时代。而在插电混动的2.0时代,中国品牌迎来了改写外资品牌在中国主流市场几十年以来主导地位的最佳机会。2022年中国品牌在国内插电混动市场的份额高达89%:比亚迪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122%,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主流市场用插电混动动摇了合资家用车的基盘。如果插电混动车在主流市场替代燃油车的进程是单向不可逆的,那么中国品牌将插电混动市场基盘逐步做大,也将会让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品牌格局发生根本的改变。插电混动替代燃油车,就是大势所趋。

因此,整个插电混动市场,在2023年将是规模持续扩大的增量市场。这里就会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第一,现在占据主导优势的中国品牌,将会继续攻城拔寨,在主流市场占据合资品牌的份额;第二,消费人群和需求将进一步多元化,插电混动市场会进一步细分,插电混动车型的体验也会进一步升级。换句话说,插电混动市场不会始终是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多有技术储备、有特点、能发掘潜在需求的品牌,也会有更多的市场潜力。

3 车企竞相抢滩

今年以来,在销量节节上升的同时,插电混动车型成为车企抢滩的下一个市场,诸多新车密集上市。2月10日,比亚迪以“油电同价”策略推出了秦PLUS DM-i冠军版,不到10万元的起售价几乎刷新了插电混动车的历史价;2月20日,广汽本田ZR-V致在e:HEV正式上市,首搭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4月8日,红旗正式宣布“旗帜”超级架构下第三大平台——红旗混动平台HMP(HQ Modular Power)登场;5月15日,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正式推出新能源产品哈弗枭龙系列,其中哈弗枭龙MAX搭载Coffee OS智能座舱系统、咖啡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三大核心技术;5月25日,比亚迪全新宋Pro DM-i冠军版正式上市,动力上搭载1.5L超级混动技术,综合续航109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3月上市的UNI-V智电iDD和长安UNI-K智电iDD,以高聚能电池、高效能动力、高智能电控为支撑,创新开发了AI智慧节能系统和衡温智慧安全系统。全系标配28.39kWh同级领先大容量电池、交直流高功率双快充、AI智慧算法,快充标准环境下最快30分钟可充电至80%。拥有高效经济性、可靠的安全性,零百加速6.5s。大五座智能高级电混SUV车型UNI-K智电iDD,NEDC纯电续航达到135km,综合续航超过1000km以上。城市代步可以不加油,长途驾驶也不再有续航焦虑,而这就是长安智电iDD混动车型最大的优势。

相较于燃油车来说,混动技术的成本高昂,同时研发门槛较高。想要做到在插电混动市场获得快速发展的品牌,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敢于去革自家燃油车的命,把产品开发、渠道、营销资源全面投向以电为主的插电混动车型上;二是拥有多元化的插电混动产品矩阵,并且有完备的产品规划支持后续产品不断推出;三是插电混动车型不仅只是节能,还要更具性能和智能,全面超越同级别、同价位燃油车型。新能源转型是一场大仗。插电混动市场的下一步,就是要在节油的基本操作之上,面向更加多元、年轻的主流消费人群,找到性能化、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口。解决用户对插电混动车型节能但不性能、带电却不智能、技术向新但产品不潮的痛点。这是插电混动技术必然的进步趋势,同样也是汽车消费个性化的天然体现。

4 重塑市场格局

回顾混动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丰田凭借先发优势独占鳌头,到丰田本田并驾齐驱,日系品牌占领市场将近二十年,到了2020年前后欧美韩中加入混动技术开发,这一市场终于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形态。特别是近几年混动汽车愈发受到市场青睐,带动着中国自主品牌向上突击,品牌口碑、产品价值、技术底蕴协同发展,逐渐打破了合资品牌壁垒,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技术,抢占了更多新能源领域细分市场,尤其是混动方面,自主混动在技术上已然强过日系混动。随着各界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点的明确,我国汽车市场低碳化发展目标下,自主品牌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及混动汽车市场持续发展,推出各自的新一代混动系统,并实现了突破和引领,让混动技术和产品进入了全新的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插电混动车格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国内传统新能源主流车企,如比亚迪、长安、上汽、吉利、长城等,在产品的丰富度、规模化后的成本控制上处于领先地位,凭借已建立的品牌认知以及一系列体系实力的支持,仍有较强的增长惯性。第二类是主打增程式的新势力或者新品牌,包括AITO、理想。这类品牌在初期依靠一两款爆款单品站稳脚跟后,需要更多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来实现规模扩张。同时,由于增程式系统的技术特点,增程式的车型往往定位于中高端。第三类是主打P2架构的合资品牌,包括大众、奔驰和宝马。合资厂商在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插电混动的价值,技术构型上只是将老旧的P2架构沿用至今。这种单电机架构工况单一,混动状态下无法同时进行充电与发电,导致馈电油耗较高,在节能上缺少产品优势。

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题之一,就是插电混动将是规模持续扩大的增量市场。混动化转型较快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凭借先发优势抢占有力位置,继续在主流市场蚕食合资品牌的份额。插电混动车型的体验也会进一步升级,将产生更多有技术储备、有特点、能发掘潜在需求的品牌,由“你有我有”竞争演变成“你有我优”竞争。2023年以后,各车企混动车型矩阵布局完成,消费者对混动车型需求将逐步转向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产品成熟度等指标,车企竞争转向混动市场,新一轮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塑。

(原载《西南汽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