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对重庆汽车工业意义深远

发布时间:2022-11-04 09:21    作者:李永钧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谋划,描绘出一幅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重庆汽车行业指明航向,注入强大动力。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安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阐述都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将给重庆汽车业带来深远、重大和长期的影响。

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前提。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汽车产业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好质量发展,10年来汽车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12.6%。重庆汽车企业盈利水平也不断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汽车产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6.0%,2021年利润总额是2012年的1.7倍。重庆汽车业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意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走过粗放阶段的重庆汽车业来说,坚持高质量发展也是助力汽车业实现转型升级、走向产业引领的核心要义。从产品到技术,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从智能网联到绿色低碳,从基础到前沿……重庆汽车行业近年来在智能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先进技术及产业化方面成绩斐然。重庆汽车产业只有践行高质量发展,才能成功完成转型,取得核心优势。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技强国战略。

从新世纪初发展至今,重庆市大力培育壮大汽车产业,花了20多年时间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转变,已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本地配套率超过70%。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578家增加至2021年的1090家,其中,整车企业由15家增加到17家,配套企业由563家增加到1073家。年营业收入超50亿的汽车企业有6家,超100亿元的汽车企业有2家,超200亿元的汽车企业有1家,而2012年营收最高的一家汽车企业营业收入为30亿元。重庆汽车界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企业加速转型、不断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汽车行业当下最揪心的问题是如何掌握“卡脖子”核心技术,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构建全新的产业链、全新的市场以及全新的生产、流通、消费组织方式。

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既是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重庆不仅是西部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同时也是西部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在全球发展大格局中,重庆汽车市场和全球汽车市场既有自立自主的一面,也有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在重庆汽车发展中一定要同时开发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大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二十大报告指引下,相信重庆汽车业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双循环”。

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战略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归根结底靠人才。汽车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目前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革,产业重构和产品快速迭代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才被放到突出位置。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由来自全球27个国家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人组成,拥有研发人员6000余人、高级专家600余人的国际一流人才队伍。领先的人才体系为长安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1-9月,长安汽车交出了整体销售173.21万辆、同比增长26.4%的销量表现。在今年提出的“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规划中,长安汽车更进一步提出了“到2025年,智能化软件人才占比达到50%;同时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高地”的愿景。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未来在人才领域将会继续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

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不仅要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将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中汽车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重庆汽车业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动汽车下乡。近年来,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支出增长均快于城镇居民,其机动化出行需求迫切,但整体汽车渗透率较低。乡村居民用车电动化率不到1%,仅为城镇居民的1/3,拥有充分的增长空间。目前我国汽车增长区域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展转移,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级城市扩展和转移,从城市向乡村扩展转移。这对重庆汽车业发展是利好因素,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下沉,相关的维修服务体系也会随之进入村镇地区,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后,就能为当地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的人才,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汽车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一些供应链企业,可以带动西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二十大报告强调:高水平开放是必然选择。逆全球化行不通,开放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汽车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本。

重庆汽车业要进一步高水平开放,首先要利用自身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发挥产业链、供应链比较优势,更好地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抱团出海”;其次要加大国际投入,提升产品海外竞争力,提升市场国际占有率,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第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抢抓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大机遇,坚持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目前“重庆造”汽车已销往全球111个国家(地区),其中智利、沙特、秘鲁、巴基斯坦占我市上半年出口数量的51.3%。出口主力车型为排量在2升以下的轿车、柴油型其他小型货车及总重量≤5吨的其他货车。今年1-6月,重庆出口汽车14.1万辆,同比增长48.2%,出口额98.2亿元,增长71.4%,创历史新高。

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产业重构也给汽车供应链带来了新变化。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引领工业经济走向智能化和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汽车供应链向产业新生态快速延伸。在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中,把健全产业链,尤其是做大做强相关配套产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到2025年,重庆要“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要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辐射能力。到2030年,重庆要“聚集一批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为达成上述目标,重庆将“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补齐上游供应链短板,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不仅能解本土车企的燃眉之急,还可辐射全国乃至是国际市场,为自己在新一轮的产业洗牌中赢得主动。

二十大报告重申: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让重庆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强市目标充满无穷信心。过去的非凡十年里,重庆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重庆民企创新活力十足、硕果累累。面向奔涌而来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浪潮,小康股份以全新企业赛力斯名称、全新标识以及全新智能生态战略,奏响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赛道进击的鼓角。目前赛力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电驱等核心技术,已经在汽车整车、电驱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并拥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AITO品牌问界系列且连续两个月单月销量破万。对赛力斯来讲,车企的转型升级,单打独斗很难有所作为,一定会走向跨界业务合作,打造汽车生态圈、汽车生态体系,才是企业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