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重庆汽车工程学会、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组织天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安汽车、招商车研等单位的5位专家,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承担的重庆市科技局技术预见项目“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创新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学会秘书长李云伍教授等专家认为,该项目对道路交通行业碳排放各类核算方法研究深入,提出的基于比功率的重庆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的技术路径符合重庆实际道路情况,对道路交通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技术发展可起到支撑作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和结论,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和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将把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向相关部门推荐。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而言,既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也是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事关国家气候战略全局,也事关交通强国建设大局。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领域,碳排量占比达25%左右。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11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0%左右,是仅次于工业、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源。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中,公路占74%、水运占8%、铁路占8%、航空占10%左右。
可以看出,以公路为主的道路交通行业碳排放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道路交通行业碳减排是交通领域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计算各种区域尺度交通领域CO2排放量,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交通碳排放量核算需明确若干前提要素,如地理边界、碳排放链、交通方式、活动特征、碳排放因子等,才能确保不同区域交通碳排放可量化、可评估、可对比,保证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纵向分解。为此,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技术及创新路径研究,对国内外道路交通及相关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政策与趋势、适用于道路交通行业的各类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核算的技术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