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邓小亮,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
访谈主持:任玥,工学博士、西南大学讲师、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驻队专家、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做了全面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合作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推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同时,要求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原定于11月4-6日举行的重庆汽车行业第34届年会因应疫情防控形势推迟后,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处对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邓小亮进行了专访。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规划,研讨如何强链、补链,建创新链,补产业链,共建川渝汽车产业生态圈等议题,邓小亮秘书长对于深入学习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精神,重庆汽车工程学会携手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推进两地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阐明了相关观点。
任 玥:邓秘书长,您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于10月20日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提出,两地汽车摩托车产业协同发展,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您如何理解《规划纲要》?
邓小亮:首先,《规划纲要》站位高,要放在中央的全局战略,放在新发展格局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其次是定位清晰,明确提出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未来“两中心两地”的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人口和经济规模在西部地区处于第一梯队,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整个西部地区发展。对外来看,成渝也是我国重要的开放枢纽,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起点,向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汇合点。
生活方面,西南宜人的气候和慢悠悠的节奏非常适合生活,居民消费休闲观念强,消费理念前卫,成都和重庆素有吃喝玩乐的天堂之称;成都电影票房连续几年稳居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等四个一线城市。
区位方面,重庆和成都是中国西部国家级特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支点,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
但是,川渝地区也存在一些短板。如综合实力、整体发展水平和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新产业总体规模不足,还没有形成特别大的优势;内部区县之间的人口、经济差距还非常大,成渝双城之间的地区也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难以承担起连接成渝之间纽带的作用。因此,《规划纲要》由近至远、由点及面,覆盖了成渝自身以及更大区域范围内需要解决的共性和特点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还提出,两地通过联合开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联手打造车联网和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联手推进氢燃料应用示范,联手推动两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互配互供等举措,到2025年力争两地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行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我们将围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依托成渝两地产业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腹地,带动成德眉资以及周边产业发展,合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任 玥: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简称“成汽联”)是成都市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的12个产业生态圈联盟之一,肩负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生态圈的任务,已经成为推动成都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成汽联最近与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在政府合作及政府部门指导框架下的合作机制,将全力推进建设川渝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请您谈一谈成汽联的工作方向,以及您对成渝汽车产业合作的主要观点。
邓小亮: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CDAIA)(简称“成汽联”)成立于2020年9月,是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成立产业生态圈联盟的决策部署,由一汽大众、吉利汽车、东风神龙、沃尔沃等成都市主要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发起,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管,成都市民政局登记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成汽联以贯彻国家省市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为己任,以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生态圈为目的,以反映行业愿望和要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为宗旨,在成都市产业生态圈联盟实体化运行工作机制下,以行业调研、协助管理、协助招商、政策研究、市场拓展、信息服务、标准制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行业自律、会展服务、国际交流、行业培训等为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成汽联已经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川渝两地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正是双方彼此张开怀抱,打造中国西部增长极的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汽车使用起“成都造”汽车零部件。据我所知重庆长安汽车已在川渝两地完成车身件、保险杠、仪表板、内饰板、座椅、灯具等品类本地化布局,目前在川渝地区有260余家供应商,在生产性供应商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重庆市经信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川渝两地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600家,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
为促进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2020年川渝两地签署了多个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协议,最新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两地通过联合开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联手打造车联网和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联手推进氢燃料应用示范,联手推动两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互配互供等举措,到2025年力争两地汽车产量、行业产值分别突破300万辆和6000亿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汽车产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可快速壮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体量,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强大汽车产业集群,还有利于扩大两地汽车产业市场空间、整合两地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链分工范围、促进产业分工深化,共同开拓国外大市场。
任 玥:成都、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一直以来就是发展共同体。汽车产业结构、市场空间互补性强,有着深厚的合作历史。
早在1998年,全国第六届汽车科技交流节在成都国贸大厦举行,时任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江从寿、常务副秘书长王文淦组织了庞大的重庆代表团参会,促进了两地的汽车行业合作。
2001年,在重庆市经信委时任副主任马发骧主持和指导下,由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杂志»社共同策划和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万贯集团协办的西部汽车雅安巡展暨碧峰峡高层论坛在雅安举行,开创了西部汽车市场开发重点转向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先河。
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协同发展汽车产业,您对成汽联与重庆汽车工程学会之间的合作,有什么样的期待?
邓小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成渝地区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协同发展汽车产业,共建应用场景、强化产业协作,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契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快颠覆汽车产业。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正与汽车深度融合,引起制造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发生剧变。在新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的汽车发展趋势叠加消费升级,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加速重构。
成都市产业生态圈联盟与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合作,我认为第一双方之间要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要创新工作方式,双方应该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创新上联合发力。
双方都应该鼓励并引导双方会员单位将新技术应用起来,落地生根,将新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在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规划,共同谋划强链、补链,建创新链、补产业链的有效路径,助推成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围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双方依托成渝两地产业基础,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共建汽车产业利益共同体,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圈,合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任 玥:一年一度的重庆汽车行业年会起源于1988年,目前已举办33届,是重庆乃至国内都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今年年会致力于推动川渝地区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川渝地区高效协同、有效融合的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成汽联也在积极邀请会员单位参会。您对今年年会有什么建议和期待?在未来学术交流和活动合作方面,有什么想法?
邓小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将是主导中国“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内经济、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打造更有韧性且能满足本地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尤为重要。
融合发展是双城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的动力来源。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在协同。目前成渝地区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两地产业结构相似。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希望成渝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主要动力,推动供应链升级,加大创新经费、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投入。两地形成差异化发展,避低水平重复建设。
希望与会的来自政府、行业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领导、专家,会能够更多的碰出火花,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将秉承支持与服务汽车行业、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宗旨,将充分发挥桥梁枢纽作用,为地方及产业发展搭建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推动资源联通与互动,助力推动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供应链新生态,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任 玥:感谢邓秘书长百忙之中接受专访,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的情况,并为成渝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下一步,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将全方位深化与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的合作,为成渝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力量。期待重庆汽车行业第34届年会的再次深入交流。
邓小亮:谢谢!我们将组织成都乃至四川其他地区的汽车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加“重庆汽车行业第34届年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期待我们的再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