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小康工业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两会”重庆代表团发言时建议,要以大数据、智能化重塑现有汽车产业组织方式。
张兴海认为,百姓大众对汽车生活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产品的基本品质与响应用户需求之间需要无缝对接。但对安全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始终应该是汽车制造业不能背离的使命。为此,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组织,都不能只是营造概念,而忘记了做车的本份。新时代的企业需要具有量子思维,站在未来看未来;要以迭代方式,重塑汽车产业新的组织方式。
张兴海说,汽车产业传统的组织方式,是福特基于流水线规模化生产提出并至今发展一百多年。在这种方式下,企业主要思考做什么产品,并通过产品去引导用户。在产业互联网新时代,新的组织方式必须打破传统制造业对思维的教条束缚,做什么产品固然需要研究。张兴海说,从全球趋势及中国的国家战略已经明确,发展智能汽车是不二选择,也是中国汽车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机会。“但更为重要的是怎么来做产品,怎么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愉悦的体验。这就要求必须把握住大数据、智能化提供的可行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汽车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国际视野、世界标准来思考如何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准来建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沟通。”
张兴海分析指出,未来是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正在构建智能出行、共享出行的用车环境。要满足未来用户共享、多元性和多变性的需求,新的组织系统必须是智能化、人性化的,核心模块规模化、技术产品平台化、关联资源众包化。具体来说,在技术研发端,要抓住交通载具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制造装备端,要通过智能化升级提升硬件实力;在制造系统端,要通过数字化实现柔性生产,为用户定制化众包产品;在用户体验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与系统,实现人-车、车-车之间的互联互通。
张兴海指出,智能汽车既是共享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更是国家战略,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巨大、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巨大。他以100万辆智能汽车数据估算,总投资预计在300-500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2000亿元,带动产业链的新增产值预计在5000亿元,同时整车通常将按照1:7的比例提供产业链就业。
为此张兴海建议:一是用5-10年时间,在大数据底层平台建设国家引领的、全国统一兼容的智能出行大数据体系;二是用5-10年时间,在运用端建设全国化的能源补充体系,结合使用好新旧能源,推进绿色低碳、共享出行;三是大力发展智能汽车,在制造端抓住智能驾驶系统、电池系统与电驱动系统的核心技术,政府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行投入和专项补贴,从而让企业把更多的资金资源用到刀刃上,用于获取全球领先的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产销用户需要并购买的产品;同时建议由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地方政府负责落地,在全国按区域划分,投资建设高标准的智能驾驶系统、电池系统与电驱动系统产业园。
(据中华工商时报)